
圖爲羅時江濕地。趙漢斌攝
清晨,風送荷香,流水汩汩。青草上,露珠折射著陽光,紫水雞在低頭覓食,潔白如淩波仙子的海菜花靜靜綻放。這是夏日雲南大理洱海上遊羅時江濕地上演的一幕美麗畫面。
不久前,羅時江濕地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認定爲省級重要濕地。羅時江濕地位于洱海北端,屬于洱海流域,面積57.9公頃,由森林沼澤、沼澤草地、沼澤地、河流水面和坑塘水面組成。
多年修複吸引鳥類駐足
8月,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天藍水清,洱:嫔鲜㈤_的海菜花遠看星星點點,宛若繁星墜落水面。海菜花,是水鼈科水車前屬的一種沈水植物,也是雲南高原湖泊的特色物種,對生長環境的水質要求非常高,在洱海曾一度消失。
洱海是雲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處于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上,是我國西南山地發育典型的高原斷陷湖泊。
羅時江地處洱海上遊,與洱源西湖相連,是洱海的主要入湖河流和補給水源,年均徑流量約爲1.1億立方米,占洱?倎硭康13%。羅時江濕地就位于洱海北部的羅時江入湖口沙坪村九孔橋附近、大理市上關鎮大麗公路以北洱海水位消落帶,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曾經的羅時江濕地主要由季節性耕作農田、廢棄魚塘及洱海水位漲落形成的沼澤組成,岸灘枯草叢生,腐殖質堆積,蚊蠅滋生,讓人避之不及。爲改善這一情況,十余年來,當地通過水網改建、優化植物配置、鳥類棲息地構建等以自然恢複爲主、人工幹預爲輔的改造建設工作,恢複建成了植被群落結構較爲完善、淨化功能較強的河口濕地,削減了羅時江徑流所攜帶的氮磷含量,降低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
“經過一系列修複建設,現在的羅時江濕地淨化功能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已經觀測到的鳥類有66種,數量達到5000多只。”大理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孫家榮介紹。
目前,羅時江濕地共有野生濕地維管束植物116種,其中優勢種和常見種主要有垂柳、蘆葦、茭草、鳳眼蓮、細果野菱、水芹、浮萍、水莎草等;濕地區域內共記錄到野生濕地脊椎動物18目27科101種,其中濕地鳥類9目14科66種。如今,羅時江濕地已成爲觀鳥、攝影的好去處。
科學管理守好一泓清水
“羅時江濕地是上遊水源進入洱海的最後一道關口,從地理位置看,羅時江濕地就像‘洱海綠腎’,它具有強大的淨化和過濾功能,可爲洱海水源過濾排毒。”大理市林草局副局長孫家榮說,水流經羅時江濕地循環一周,進入洱海時已是一泓清水。
大理洱海保護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東介紹,在濕地種什麽花、清除什麽植物,不能只憑經驗,還要講科學。在日常管理中,他們循環開展濕地植物清理和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每年兩次定期清理死亡水生植物,避免淤塞和水體富營養化。
清蘆葦、割茭白,撈水面浮萍、雜草、樹枝,十余年來他們風雨無阻。2022年,爲保一泓清水入洱海,當地出動5416人次維持羅時江濕地的保潔管護,清理白色垃圾3.86噸,打撈水草、清理枯萎水生植物近千噸。
“根據大理市洱海管理局2022年12月發布的羅時江濕地生態監測報告,羅時江水質綜合爲Ⅲ類。”大理州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鄭興說,這爲洱海提供了穩定的優質水源,爲洱海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羅時江濕地,大理州還擁有大理洱海、洱源西湖、洱源茈碧湖、劍川劍湖、鶴慶東草海、賓川上滄海6處省級重要濕地。一顆顆閃亮的高原濕地明珠,爲區域生態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記者從大理州林草局了解到,近年來,從水汙染治理到退化濕地恢複、水源地保護,再到農村面源汙染整治、小流域治理,全州濕地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功能退化的趨勢逐步得到遏制。由于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國內外科研機構、友好城市多次到訪考察,學習洱海保護治理模式。
据《云南省2021年湿地资源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大理州湿地面积为67112.31公顷,比2012年增加7473.17公顷。近年来,洱海水质总体情况较好,2021年、2022年水质均为优,总体为Ⅱ类。(记者 赵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