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显示 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深化

發布時間: 2023-07-04 来源 :農民日報 浏覽量:
【字體:

在浙江水木九天蔬菜工厂,产业工人正在对蔬菜开展落蔓作业。  资料图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和OB欧宝·(中国)官方网站發布《OB欧宝·(中国)官方网站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2022年我國農業克服了重大疫情和極端天氣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統籌農業穩産保供與綠色發展,農業綠色轉型持續深化,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爲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

綠色指數持續攀升

農業發展可持續性愈發凸顯

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爲77.53,較上一年提高0.62,比2015年提高了2.34。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是怎麽來的,又意味著什麽?

中国农业科学院農業資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报告》副主编刘洋告诉记者,农业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一种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旨在推动形成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持续发展新格局。这些方面恰恰是考量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级指标,通过综合指数法进行计算,可得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

——農業資源保护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土地是莊稼的命根子。2022年我國啓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目前總體完成外業調查采樣,樣品流轉、制備與檢測任務。全國超額完成1億畝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東北典型黑土區共完成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面積2.04億畝次,有效保護了土地資源。

農業是用水大戶,加強農業節水勢在必行。2022年全國實施505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新增恢複和改善灌溉面積達3370萬畝,提升了水資源利用率。

——農業産業環境保護治理取得新進展。

“縣裏在我們村西瓜基地推廣0.015毫米加厚高強度地膜,不僅讓我們的西瓜提前50天上市,瓜農的收入還實現了翻翻!”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儀封鄉謝莊村黨支部書記謝周勇激動地說。2021年全國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重點用膜地區農田“白色汙染”得到有效防控。

截至2021年底,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連續6年持續下降,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6.8%,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76%以上,農業産地環境安全的改善爲提升農産品質量發揮了重要生態支撐作用。

——農業綠色産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

截至2022年底,通過推進農業生産“三品一標”和實施農産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持續增加,名特優新農産品數量快速增長,逐漸實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推進。

2022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汙水處理率提高,14萬個村莊得到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先行區擔當“排頭兵”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領跑全國

“今年小麥産量相當不錯,實打實收每畝地1370斤!”這個數字對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槐橋鄉合作社的負責人仁景河來說,是不敢想象的。近年來,曲周縣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爲抓手,全域集成推廣氮肥精准施用、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不僅鹽堿地改良效果明顯,糧食産量也突破新高。

2022年,農業農村部遴選確定49個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單位,先行區創建單位總數達到128個,初步形成了“點上突破、以點帶面”的農業綠色發展格局。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大力支持縣農投、擔保公司等投融資平台,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投向農業綠色産業發展;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則柔性引才引智,在産地環境淨化等綠色技術研發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福建省漳州市組建綠色生産科技特派員隊伍,爲農戶提供“訂單式”“菜單式”精准防控等技術服務……

同时,各地先行区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領跑全國。2021年,先行区绿色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32,其中5个先行区绿色指数超过85,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成为名副其实引领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排头兵”“领头雁”。

不仅如此,国家重要農業資源台账工作实现业务化运行,构建了覆盖全国31个。ㄗ灾吻、直辖市)128个先行区及256个县的农业水、土、气候、生物、农业废弃物等農業資源数据,形成涵盖全国主要生态类型区、超过1500万个数据的農業資源台账,为分析農業資源利用状况、评价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技術創新拓寬發展道路

繪就富民興村新畫卷

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農業資源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瓶颈问题,亟需一批聚焦农业农村绿色转型重大需求、瞄准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我國水稻生産總用水量大,針對季節性幹旱易導致水稻減産,稻田長期保持水層易引發面源汙染和碳排放等環境問題,研究人員創制節水抗旱稻旱直播節水栽培技術,可節省灌溉水50%,節省肥料10%,節水抗旱以及增産效果顯著。

新技術新模式助推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例如東北地區玉米稭稈還田帶狀深松整地關鍵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以綠色投入品、生態循環模式和綠色標准規範爲主攻方向的技術,爲全面構建農業綠色技術體系提供了借鑒意義。

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闖出一條條新路子,也唱響了一首首綠色興農的協奏曲,催生出綠色發展富民興村的新模式。

浙江省湖州市作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依托生態資源禀賦,全力打造農業綠色發展標杆市。安吉白茶、湖州湖羊等特色農産品暢銷全國,農家樂等美麗經濟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産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綠色爲底色,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的生態新樣板,農業領域的這抹“中國綠”,將成爲實現美麗中國最鮮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