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專訪:中非農業合作助推非洲農業變革並惠及民生——訪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副校長穆盧瓦

發布時間: 2023-09-25 来源 :新華社官網 浏覽量:
【字體:

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副校長理查德·穆盧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將爲非洲農業發展帶來諸多益處,中非農業合作不斷深化,將助推非洲農業變革,切實惠及非洲民生。

今年8月,中國宣布實施“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提出願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同非方進一步探索合作新路徑,全面推進中非農業務實合作。該計劃鼓勵中國農業科研院所在非洲組建聯合研究中心或實驗室,派遣農業技術專家,幫助非洲培養更多專業性農業人才。

談及該計劃,穆盧瓦表示,非洲在創新方面進步空間巨大。與中國在農業科研、産業鏈、園區、農産品貿易等方面加強合作,可以加速非洲農業變革。未來,該計劃有望幫助非洲農村人口擺脫饑餓、營養不良和極端貧困。

作爲肯尼亞曆史最悠久的以農業教育和研究爲主的高校之一,埃格頓大學早在1994年便與中國南京農業大學開展合作。兩:献鞴步ǖ闹袊夏醽喿魑锓肿由飳W“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是2019年中國科技部首批認定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之一。

穆盧瓦說:“聯合實驗室的建立對埃格頓大學乃至肯尼亞都具有裏程碑意義。有了這個實驗室,我們能加速研究,並更快推出所需的農作物新品種,因爲分子生物學技術育種比傳統方法更高效。”

穆盧瓦強調,肯尼亞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尤爲迫切。近年來,肯尼亞受氣候變化影響大,遭遇了近40年來最嚴重幹旱,農作物大幅減産。“中肯設立聯合實驗室,能夠讓肯尼亞接觸到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有針對性地開發適應氣候變化、抵禦當地病蟲害的作物,從而改變廣大農民的生活。”

肯尼亞農業人口比重大,農業科技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穆盧瓦注意到,肯尼亞與西方國家的農業合作常常停留在學術層面,而與中國的合作更偏向應用、更注重實效。

穆盧瓦介紹,聯合實驗室迄今培養了500多名本科生、3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些高端人才在校學習階段就進行了産學研對接,步入職場時已具備市場所需的能力。

穆盧瓦說,肯尼亞是農業、園藝大國,過去技術大多來自西方,大農場經理都是西方人。“現在,在中國幫助下,我們自己掌握了技術。再去大農場看看,大多數都是從埃格頓畢業的肯尼亞人。”

據悉,聯合實驗室還針對肯方技術需求開展線上培訓,內容包括精准農業技術與應用、水稻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小麥滴灌技術應用等,培訓相關業者超過200人次。

穆盧瓦認爲,中非農業合作是堅實和互利共贏的,“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將進一步助益現有合作,幫助非洲大陸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