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部署,加快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開展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創建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增收并重为主攻方向,以農業資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重点,集聚要素增动力,集成技术提效率,创新机制激活力,全链协同促转型,加快探索不同区域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模式,在引领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带动乡村生态振兴上作表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創建任務
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禀賦、區域特點和發展基礎等因素,聚焦重點、突出特色,全鏈統籌、系統推進,加快探索符合不同生態類型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示範帶動同類地區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突出节约集约,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统筹保护和利用,促进耕地、水等重要農業資源可持续利用。加强耕 地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强化黑土地保护,有序推进退化耕地治理,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统筹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品种节水等措施,全面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养护水生生物资源,防控外来物种入侵。
(二)突出系統集成,全域推進面源汙染防治。加快構建整建制全要素全鏈條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機制,淨化農業産地環境。推進源頭減量。集成推廣科學施肥用藥新技術、新産品、新裝備,提高化肥農藥利用效率。以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爲重點,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化肥施用精量管控。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推廣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促進農藥減量增效。推進全量利用。整建制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探索建立規模以下畜禽糞汙集中收運利用體系。統籌推進稭稈科學還田和離田高效利用,科學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整治違規農膜生産銷售使用行爲。加快構建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現應收盡收、就地利用。推進末端治理。南方水網區、河套灌區等地區開展作物種植氮磷生態治理,畜禽、水産養殖量大的地區推行養殖汙水、尾水達標排放和循環利用。統籌農業面源汙染與農村生活汙水、地下水汙染防治,推進“無廢鄉村”建設,提高農村生産生活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全鏈開發,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産業。統籌生産、加工、流通等各環節,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推進綠色生産。全域實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産提升行動,建設一批農業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標”基地,提升農産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發展綠色産業。加快農産品加工、冷鏈物流等設施低碳化改造,統籌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産物加工利用,推廣農産品綠色電商模式。建設綠色園區。建設一批生態低碳、綠色循環的農産品加工園、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産業強鎮,開展低碳化、循環化改造,推進産村産鎮生態協調。
(四)突出循環穩定,系統提升農業生態功能。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多樣性、持續性。穩定生態系統。因地制宜推進草原禁牧、休牧和輪牧,加強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和濕地保護,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加強農田生態廊道和農田林網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增加農田生態系統多樣性。促進循環暢通。加快構建農戶內部小循環、種養産業中循環、社會層面大循環協調互促的農業生態循環體系,推廣生態種養模式,推動建立植物生産、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循環系統,促進多種形式的産業循環鏈接和集成發展。
(五)突出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强化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监管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農業資源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等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农业生产负面清单,压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标准,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动态监测,健全优质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完善分等分级制度,推进优质优价,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探索开发茶园、果园、沼气等农业碳汇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碳汇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三、創建管理
(一)遴选条件。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22〕6号)确定的申报条件,突出遴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好、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健全、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的地区创建先行区。创建主体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优先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申报创建。
(二)指標分配。第四批先行區擬批准創建80個左右。結合各省份産業基礎、生態類型等,分基礎性、競爭性兩類指標。請各省份嚴格按照指標分配安排,結合本省實際,確定申報創建單位,超出指標的不予受理。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農墾總局和計劃單列市由所在省份統籌申報。
(三)申報程序。按照“創建主體申請、省級部門擇優遴選、國家部委批准創建”的程序,開展申報創建工作。由先行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材料包括創建方案和有關基礎數據表等。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擇優遴選推薦創建名單,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送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請于9月5日(周二)前將相關申報材料報送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包括部門聯合上報文件、擬推薦先行區申報材料等(材料一式10份,並附電子文檔光盤,同步發送郵件至lsfzc@agri.gov.cn),逾期不予受理。
(四)評審方式。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先行區創建評審工作。對申報基礎性指標的單位,采取書面審核的形式進行評審,符合條件的納入批准創建名單,不符合條件的直接取消資格,不再遞補。對申報競爭性指標的單位,采取競爭性遴選方式進行評審,擇優確定批准創建名單。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視先行區創建進展,適時開展認定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發揮好省級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統籌推進先行區創建工作。承擔創建任務的縣(市、區)要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推進小組,細化創建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加強工作調度,有序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政策扶持。鼓勵符合條件的先行區申報綠色高産高效等政策支持。創新農業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設專屬綠色信貸和保險産品,吸引更多期限長、成本低的信貸資金向先行區集聚。搭建綠色引資平台,建立綠色發展項目庫,優化縣域營商環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三)強化指導服務。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組建農業綠色發展專家組,篩選技術、政策、管理等領域專家,建立“一對一”聯系指導機制,定期開展指導服務。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吸引各類人才參與先行區建設。發揮部屬聯系指導單位作用,加強技術指導和模式總結,協調解決先行區建設出現的問題。
(四)强化技术创新。推动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分品种、分环节、分生态类型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全链条组装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创制绿色农机装备,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基地,创新运用农业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定期开展農業資源环境监测,完善重要農業資源台账。
(五)強化宣傳引導。圍繞集成技術、設施裝備、政策制度等,分生態類型、分行業領域總結凝練農業綠色發展主推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示範樣板。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通過典型案例發布、短視頻展播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擴大先行區影響力,以點帶面促進區域農業綠色發展。
聯系電話:010-59192563,59191638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3年7月31日